印度板球超级联赛的赞助商_印度板球联赛转播权收入
1.外贸 印度为什么每次询价数量这么多
2.迪皮卡·帕度柯妮的社会活动
3.印度板球联赛运动的营销对国内的启示?
4.真实印度,突破你的想象
外贸 印度为什么每次询价数量这么多
很多外贸人都有您这样的困扰,我们该如何应对印度客户呢,以下供您参考:
印度市场的特点
1.印度作为仅次于中国的第二人口大国,国内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往往一个区域同一种产品就有几十个进口商。
2.印度目前是世界第一移民大国。意味着什么呢?可能你打交道声称是来自美国,澳洲,中东,非洲的客户,其实就是印度客户。
3.印度成为全球最大的摩托车市场,并且在2016年时已经成为世界第三的产棉国,而在其他领域比如农产品,手机配件等,也都逐渐成为世界领先生产国。
而这些,给我们的警示是:当你身处这些行业时,收到印度的询盘,要仔细甄别。也许是虚盘,是他们国内市场面临来自中国的竞争在探出价格比较行情而已。
4.印度从中国采购PE聚乙烯塑料,灯饰,机械,电脑电气设备,钢铁铝材,化工品和工艺品尤其烛台,相框,镀银制品,以及女士腰包等小产品居多。
除此之外每年的IPL(印度板球超级联赛)各类体育用品如手腕带,运动头带,各类印制logo的纪念品,还有他们国家最盛大的DIWALI排灯节,金箔画等印度画像印刷品,需求量也是非常大。
5.印度等级观念严重,贫富差距非常大。孟买、加尔各答、钦奈、德里是印度四个经济发展高度集中的地区,而因为当地地方关系和税负体系的影响,除了到当地参加展会,拜访协会之外,找一家信誉良好配合度高的代理商,借此会比较容易深入印度市场。
印度客户的特点
1.英语水平普遍都很好,但是口语很重很浓的咖喱味,所以尽量避免电话谈判重要细节,除非你对印式英语的听力很好。
2.在印度文化里直接说NO是很不礼貌的,所以他们尽量避免说NO.会说成Let me see.I will try.或者I will get back to you.往往这些回复,便是对你的一种拒绝。
3.说起印度客户,十个中国买家九个摇头,更甚者印度询盘都视为垃圾询盘。原因在于印度客户非常精明,爱砍价。讨价还价甚至被称为印度文化,在他们看来,价格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4.缺乏时间观念,没有什么诚信度。尤其体现在两个方面,
1)前期的谈判,可能别的客户半天可以解释清楚的细节,到了印度客户那里可以三两天。特别到价格环节,非常耐心地和你一点点杀价。
2)约验厂或者面谈的时间很不守时,打款的时间更不守时。口头禅的tomorrow永远遥遥无期。
5.大多印度客户很猴精,比较了解中国市场。尤其会在阿里巴巴国际站等B2B平台广发询盘,甚至已经精到了解该产品的退税率,可以计算出退税价格,把工厂的成本吃得很透。
6.印度作为宗教大国,有近一半的人是素质主义者。因此如有印度客户参观工厂,应酬前应与客户确认Are you a vegetarian?
7.很善变。谈判中涉及到单子任何的关键细节都要以书面确认为主,并且合同/图纸/样板都要求回签才能安排生产。
曾经有个客户已经和我磨到无法再让利的地板价了,让我出合同他来安排款。隔天又说Please give me your best rate.请再给我你最低价格吧。5 Dollar then I make the order.5 is my lucky number.他说5美金的话他马上下单,5是他的幸运数字。
8.很多疑,除了多方面比较价格,并且会试图打探当地是否有其他竞争者在和你们合作。因此要以公司规定为由company rules/regulations婉拒说出竞争者名字。
为什么有些印度客户那么爱砍价呢?那是和他们国内的商业形态有很大关系的。当地大型卖场比较少,多是家庭作坊。很多询盘来自小批发商甚至是零售商。
当收到印度询盘时,应根据询盘中的客户信息了解下客户的性质。
参考表达
直接开门见山Are you the boss?(遇到感觉说话很爽快,很急性子的客户。如果对方不是最终决策人-老板,仅仅是员工/采购经理等,要做好心理准备,有一定规模的印度采购公司层层批复,周期会更长。)
May I know your business scope please?(像礼品,工艺品等)
You buy the machine for yourself or for your clients?(像机械设备类产品)
Is it for home use or for commercial use?(像灯饰,建材类产品询问语)
Are you the manufacturer or agent?(通用)
印度客户的口头禅:
I am not happy with your price.
It's very expensive.
Can you do something about the price?
Quote the best rate please.
Please I want big discount.
I will order many many.
如何应对他们的讨价还价呢?
1.在报价时一定要预留非常大的空间,因为通常他们砍价次数不会低于三次甚至更多。
而砍价过程一定不能太快让价,要慢慢耐心地陪他们磨。不需要太强调自己的质量,因为他们关注价格的程度远远高于质量。对于一些一直在磨价格的印度客户,可以简单粗暴点谈判:
打个比方,第一轮:Ok boss,we tried hard and give you very big discount 5%.Please let us know your decision.要浮夸,说我们已经给予很大的折扣。
第二轮,You are a very good bargainer.Ok,I will check with our director and let you know.你太会讲价了。好吧,我再去和我的主管谈谈。
第三轮,The price is our minimum.这是我们的最低价了。
2.从质量出发:Price needs to comply with the quality./You get what you pay for.一分钱一分货。
Please don't take risk to compromise the quality.质量上你别妥协,很冒险。
You can always find the lower price but quality is definitely different.你永远可以找到更低的价格的,但质量肯定不一样的。
3.如果已经砍得差不多,他还继续要求折扣,应该表现出很生气的情绪。直接用问号加以下语言:
Are you serious?你是认真的吗?
Are you kidding me?你在和我开玩笑
Sorry,stop that..We can’t make any concessions.抱歉,不用再说了。我们无法进一步让价了。
ReallyHow can we manage that?你说真的我们怎么可能做到?
而如何终止印度客户恶意的杀价呢?
以下句型供你参考:
1.他如何继续嚷嚷别家的比你们便宜,要求进一步折扣:(此时他的还价甚至低于你们的成本价)可以回复:The choice is yours.自便
2.他问能不能再便宜给他,此时再减价已经没什么利润可言了,可以回复No bargain.或者No haggle.恕不还价。
3.他如果和你画饼,说这是试单,接下来会订很多很多,可以回复:Well./OK,we will credit when you place the additional order.好,价格还是不变,但是下次你如果下单我们给你返差价。
外号阿三的由来
阿三其实是吴语,上海话。当年上海被殖民统治沦为英租界的时候,英国人聘请了很多印度人负责公务杂事或者巡逻,本算是阿Sir.而上海人觉得他们是英国人的走狗,叫他们为阿三。因为三在吴语里有贬义的意思,比如瘪三,猪头三等词。
印度三个重大的节日
印度幅员辽阔,节日也是很繁多。这里只列举三个比较重大的节日。
1.洒红节(Holi Festival)每年3月前后的月圆之日,也是印度的新年。那一天成群结队的印度教徒向路人撒红粉,泼红水,载歌载舞。
问候语:Happy Holi./Wishing you a Happy Holi./Wishing you a colorful and happy Holi.
2.排灯节(Diwali)每年公历的10月或11月,意义相当于中国的春节。家家户户会提前打扫卫生,张灯结彩。
问候语:Happy Diwali!/Wishing you and your family a very happy Diwali./A warm Diwali wish for you and your family.
3.十胜节(Dussehra)每年的9月或10月,印度教三大节日之一。整整持续十天,举办歌颂罗摩事迹的盛会。
问候语:Enjoy the victory of truth over evil.Happy Dussehra./Truth is always victorious,happy Dueeshra!
其实不论是印度客户还是其他国家的客户,只要你多下功夫,多去了解对方的文化习俗,性格特点,注重细节,总有一种方式能拿下客户的。
迪皮卡·帕度柯妮的社会活动
2009年,帕度柯妮参加了“世界10 k班加罗尔阳光会”,同时成为形象代言人。慈善筹资1.31 crore(US$230,000)用来帮助81非政府组织。
2010年,作为“绿色长跑竞选”一部分,迪皮卡“收养”马哈拉施特拉的一个小村子,给他们正常供电。 2010年,迪皮卡在印度板球超级联赛第三季开幕式上表演,莱昂纳尔·里奇也在场。
2013年,再次在印度板球超级联赛第六季开幕式上表演,跟沙鲁克·汗,卡特莉娜·卡芙同台,说唱明星pitbull也客串表演。
此外,迪皮卡还在各大颁奖典礼舞台上表演过。filmfare颁奖典礼(2008,1010,2012)Zee Cine颁奖典礼(2013),IIFA颁奖典礼(2013)等等。 除了演戏,迪皮卡还担任着许多知名品牌的形象代言人,包括:Fiama Di Wills,瑞士天梭手表,索尼数码相机,雅马哈,雀巢咖啡,加尼叶,Wrigley's Orbit,卢克索,时尚眼镜。她以前代言过Kingfisher航空公司,李维斯牛仔裤,BSNL手机运营商,露得清。
2009年迪皮卡开始为HT City写专栏,是关于生活方式的 印度时报 的副刊。这些专栏在社交网站上在线发布。 迪皮卡在很多杂志的印度版本上出现在封面,像Vogue, Grazia, GQ 和 Maxim。
2010年,戛纳**节走红毯。 2010年她跟索娜姆·卡普尔一起作客著名访谈节目“卡伦咖啡屋”,节目上她对前男友兰比尔卡普的言语导致了宝莱坞演艺圈内舆论。
印度板球联赛运动的营销对国内的启示?
打造品牌形象,开发粉丝经济。
1、根据查询虎扑体育显示,打造品牌形象: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精心设计的标志、口号和宣传活动,将联赛打造成一个具有强烈品牌个性的赛事。
2、开发粉丝经济:推出周边产品、建立球迷社区和组织球迷活动等,增强球迷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真实印度,突破你的想象
你对印度是什么印象?是飞饼加羊肉咖喱,还是载歌载舞的歌舞片?是《摔跤吧!爸爸》里的尘土飞扬,还是《三傻大闹宝莱坞》里的荒诞不经?
印度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歌善舞?女生去印度 旅游 是不是不安全?印度人是用手来擦屁股吗?印度人是用手吃饭吗?我们对印度的好奇,随着中印民间交往的热络而增加,已经不再满足于抖音里的视频和影院里的宝莱坞大片。
每当提起印度,很多女性朋友都对这个神秘又富有风情的国度充满了向往。“有机会能去玩一趟就太好了!”这是很多女性友人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后面往往会再补一句话:“印度到底安不安全啊?”这个问题的潜台词就是,作为一个女性去印度,到底会不会像媒体上宣传的那样,随时有被性侵的风险。
毫无疑问,是的。2015年3月8日上映的纪录片《印度的女儿》一度震惊世界。这个以2012年12月16日发生在印度德里的公交案为原型的纪录片,把女性在印度 社会 的潜在危险,真实而残忍地刻画了出来。
在印度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每20分钟就发生一起案;在2018年的《对女性最危险的10个国家》调查报告里,印度更是“荣登”榜首。媒体上关于印度男性在性暴力问题上的斑斑劣迹的报道,已经不胜枚举。
最初,笔者作为一个外派到印度工作的外国人,也曾隐晦地请教过身边的一些印度男同事。显然对于这个有伤民族自尊和性别自尊的问题,几乎所有的男同事都显得讳莫如深,这种“国丑不可外扬”的心态也能被理解。不过在转问到一些印度女同事时,大家就显得非常义愤填膺了。
在笔者外派的印度本地办公室,一直有一个规定:女性员工下班时间不得超过晚上九点。这项规定,纯粹是为了她们的安全。
一个名叫Aditi的女同事,为了上下班的方便和安全,每天开车上下班。这个小姑娘有一天下班回去稍晚了一些,路上又遇到了交通拥堵,自己的车卡在了车流中一动不动。这时,路过的男人们纷纷朝她投来了异样的目光,有些人开始冲她吹口哨,更有甚者有人开始拍打她的车窗和车前盖,大声对她怒吼着,好像是在咒骂她。躲在驾驶座上的Aditi后来回忆说,自己当时吓得直哆嗦。
Aditi当时面临的境遇,其实与德里公交案的女主Joyti相差无几。在很多印度男性看来,晚上八九点了还在外游荡的女人就是放荡、*秽、不守妇道的,这种女人必须“教训”一下。
这种普遍的男性心态,也正折射出印度女性面临的困境:性别歧视、司法机构怠惰、观念流行等等,都是印度案不断的直接原因,而根源还在于印度 社会 中女性权利的缺失——财产权、劳动权得不到保障,女性就难以改变弱势和依赖的地位。
在患有“重男轻女症晚期”的印度,骂人最狠的话不是问候祖宗十八代,而是“你肯定会生个女儿”。很多印度男人听到这句话一定会怒不可遏,非得跟人拼个你死我活不可。
很多女性成年后嫁人时,都必须由娘家出一大笔嫁妆,否则不会有男人愿意娶这个女人回家,毕竟这是“亏本的买卖”;对于有钱人家的女孩子来说,陪嫁个豪车别墅啥的都是小事一桩,但是对于广大普通家庭甚至是贫困家庭的女孩子,结婚有时候意味着噩梦。
由于印度女性长期无法得到足够的尊重和保障,这种对女性的歧视和偏见便会变得毫不遮掩、明目张胆。而这种对女性的歧视到了一定程度,就会演变成极端的不尊重:性暴力。
若论印度最成功的对外输出,一定是宝莱坞的歌舞片。一提起印度**,第一时间映入脑海的一定是一群身着纱丽的印度美女跳着整齐划一的舞步,用热情奔放的舞姿去演绎**的情节。一言不合就尬舞,已经成了印度传统歌舞**的标配。为什么印度**那么爱载歌载舞?难道印度人日常生活中就是这样的调性吗?
确实如此。生长在南亚次大陆季风气候下的印度人,本身就是一个热情满溢且无比奔放的族群。他们喜欢去表达自己内心丰富的 情感 ,而歌舞本身就是一种最有表现力的形式。不论你信仰印度教、锡克教、佛教、伊斯兰教,还是基督教,多元化信仰的印度人都热衷于用载歌载舞的形式去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伤。
曾经有个穆斯林女同事跟笔者说,即便是在家里做饭,也一定要开着音乐,伴着欢快的节奏,一边欢快地扭动自己的腰肢,一边用平底锅抛着飞饼,想想这画面都觉得无比的高难度。
还有一年冬天,部门组织团队的中印同事一起去德里的郊区团建。在前往目的地的路上,几位目测体重已经超过140斤的女同事在小巴士座椅之间的过道上,愣是伴着司机的功放音乐热烈起舞。只见这辆小巴士在印度坑坑洼洼的公路上不断地“弹跳”着,我们的“印度女团”在巴士上伴着起伏的节奏,毫无违和感地舞动着;在震天响的印度民族风音乐中,我的耳边仿佛又想起于和伟老师的那句经典台词:接着奏乐,接着舞!
既然说到了印度的歌舞,就不得不提到印度的“国民爱好”,或者叫印度的ABCD:Astrology(星相学),Bollywood(宝莱坞**),Cricket(板球),Devotion(宗教敬拜)。某种程度上,爱尬舞和爱看歌舞片,本身也是印度国民ABCD的一种延续。这种ABCD糅合了印度多元化的宗教、神话传说、民族自有文化以及外来文化的元素。
首先是Astrology(星相学)。老一辈中国人喜欢讲属相和生辰八字,而印度人一直对 星座 及星象相关的理论非常笃信。
类似于中国的算命先生,印度也有占星师;不同的是,中国的算命先生早就在唯物主义价值观下失去了市场,而占星师依然带着他们的星盘和塔罗牌在印度备受尊崇。曾有机构估算,占星在印度的市场规模大约有100亿美元,加上周边的灵修、疗愈和法事,可以达到每年300亿美元。
根据公开报道,印度目前至少有200万占星师和1万家占星培训学校。另外,占星也有“科班”路径:在前科学部长Murali Manohar Joshi的推动下,有30多所大学开设了占星学本科和硕士学位。想想这些数字,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然后是Bollywood(宝莱坞**)。这个成熟、优质且巨大的产业,在对外传播和投射上已经可以扮演印度的对外名片了。像印度**圈的“三大汗”正在中国变得耳熟能详。
老实讲,在度过了最初那种对歌舞片这种表现形式的不适应后,笔者觉得印度**无论制作的技术手段,还是演员的舞台张力,都具备比肩美国好莱坞**的水平。而宝莱坞**中的歌舞片,更是让观众感受到一种力量与美的和谐感,把这个民族的热情、奔放、富有生命力的特性彰显得淋漓尽致。
再有就是Cricket(板球)。如果从影响力角度讲,印度的板球应该是在ABCD中排名第一。这个由英国殖民者带来的 体育 游戏 ,在南亚次大陆生根发芽,并蓬勃生长,如今已经成为和足球、F1、高尔夫并列的最挣钱的经济运动了。
一年一度的印度板球超级联赛(IPL),光是冠名权就已经奔着几十亿元人民币的价位绝尘而去了。这个南亚次大陆的第一运动,造就了一长串比肩宝莱坞明星和印度政客的板球巨星,同时演变成次大陆国家之间事关民族颜面的角力场。每每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有板球比赛,小到热身赛,大到世界杯,印度都会出现万人空巷的壮观景象。打赢了,载歌载舞,普天同庆;打输了,如丧考妣,举国震怒。
最后一个是Devotion(宗教敬拜)。从印度这个国家的形成 历史 来看,这里杂糅了太多的肤色、语言、宗教、传说和文化习惯。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可以在印度找到信徒,这让印度被称为“宗教博物馆”。
目前主流的宗教包括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佛教、耆那教、琐罗亚斯德教等宗教。结合复杂缤纷的占星,凡事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印度人,已经把这种对神明的信仰贯彻到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记得曾跟几个印度男同事去酒吧喝酒,其中一个那天刚好赶上了自己所信宗教的斋戒日,好家伙一整晚除了喝水,愣是啥都没有碰。这个平时嗜酒成性的印度男人在自己的宗教节日里表现出的虔诚,着实让人印象深刻。
直到现在,笔者依然对驻印工作期间的一个细节记忆尤深。有一天,团队里一个印度同事过生日,大家买了一个蛋糕共同庆祝。印度人的生日派对蛋糕都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用来糊人脸玩闹的。当时一个印度女同事开玩笑般想往一个中方男同事脸上抹蛋糕,说时迟那时快,这位男同事一个闪身躲开了女同事的“袭击”,然后逃也似的离开了开派对的会议室。事后,这位男同事说:“想想她那左手可是抠过屎的。”
左手拿来擦屁股,右手用来吃饭,印度人的这个族群标签可以说“声名远扬”。关于这个问题,笔者曾经试探性地请教过印度同事。当时大家正值酒酣饭饱,情绪高涨,听到这个问题时,几个印度同事不以为意,甚至颇有一些自豪地说,左手伴水擦屁股本身就是一种讲卫生的表现。
在印度人看来,用厕纸来擦屁股,本身纸张的硬度会对肛门造成损害,而纸张上面附着的细菌,也会对肛门造成病菌侵害。虽然这种说法有点矫情,但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数据,印度是全球痔疮发病率最低的国家。不得不说,这跟印度人用左手伴水而非厕纸来清洁肛门是有密切关系的。
顺着这个话题,当时在场的一位学究式的同事很认真地对笔者讲,在印度的一些宗教的古老传说里,左和右天生就有正邪之别,睡觉朝右属佛,平躺属阿修罗,朝左属魔;在这种左右之别的标准下,左右手本身就有了污秽和圣洁的区别。污秽的左手用来处理一些污秽的事情,比如擦屁股,比如杀生;而圣洁的右手要用来处理一些圣洁的事情,比如宗教仪式时触碰法器,比如吃饭和与人握手。
当然,如果你翻一下印度社交媒体上的一些观点,你可能会找到更滑稽的理由。在著名问答网站Quora上,对于左手擦屁股的问题,很多印度人给出了各种“无比正当”的理由:“用手不用纸,可以节约纸张,减少树木采伐,多环保啊”,“我们又不缺水,干吗不用水”,凡此种种。虽然这些理由听起来没毛病,但怎么看都像是事后诸葛亮,强行为一个行为的合理化寻找理由。
鉴于此,以后跟印度人握手时,一定要看清楚他伸出的是左手还是右手。
近些年来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关于美籍华裔和美籍印裔在硅谷、华尔街等世界主流舞台的竞争和对比,一直是个热门话题。我们经常听到和看到的是,印度人到了美国,明显比同去的中国人混得更好,佐证的案例也是非常具有说服力:谷歌CEO皮查伊,微软CEO纳德拉;美国世界500强的企业里,外籍CEO 75位,其中10位是印度裔。
关于印度人为什么在美国混得比华人更好,很多人也“马后炮”地给出了一些原因:天然的英语语言优势;印度人都爱读MBA,擅长向上管理;印度人更团结,喜欢相互提携;印度人嘴皮子功夫了得。
而相对应地,说起去美国的中国人或者是当地华人,永远都是“听话的好学生”“做题家”“好内斗”“英语水平差”等等,一说就是《都挺好》里的苏明哲,这种标签正在变得根深蒂固。
但这个问题,如果换个方向来看,可能会有新的认知:为什么如此优秀的印度人都留在了美国,而没选择回到祖国呢?印度人才外流如此严重,难道不该是从印度国家和 社会 的维度去反思的一个问题吗?
关于这个问题,笔者也曾请教过几位家境不错的印度同事。其中一位女同事,她的哥哥大学毕业后留在了美国,现在已经拿到了美国的绿卡;而她对美国也是心向往之,每年的度假都要去美国哥哥家溜一圈。在这个上流 社会 家庭出身的印度姑娘看来,去美国意味着更好的就业机会,更好的发展前景,更优秀的医疗、卫生和教育环境,以及更为平等和自由的婚恋关系。
而另一个爸爸是工程承包商的男同事也认为,印度国内本身的环境过于糟糕,好的工作机会过多地集中在国企和政府体制内,私营领域的营商环境非常恶劣。
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说,混口饭吃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对于从德里大学、印度理工学院毕业的优秀高材生们来说,这样的 社会 环境根本没办法让他们施展全力,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几乎所有的印度中产以上的家庭,都倾向于让自家的孩子去欧美留学,如果能留在欧美定居就更好了。
从这个视角来看,懂技术、会管理、有野心、情商在线的印度人才,非常符合欧美国家对精英的定义,而糟糕的国内环境让很多印度人本能地选择“忘本”。相较之下,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愈发强大和对顶尖人才的吸引力的持续提升,回到国内和留在美国的中国人,本质上已经不是同一个水平层次的人了。
当然,印度一直在不断变得强大。曾有人说,当下的印度就是10到20年前的中国,当下的中国就是10到20年后的印度。有着同样幅员辽阔的国土、同等量级的人口,再加上莫迪这个野心勃勃的政客,印度似乎正在朝着这个目标全力奔跑。但,印度本身复杂的国情和政治体制、沉重的 历史 文化包袱,以及今非昔比的国际环境,这些本身对印度能否复制中国的模式和道路都提出了疑问。疫情对于印度的打击和破坏更是显而易见,在当前莫迪政府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的背景下,印度的发展前景不可避免地要被蒙上一层阴影。
作者 | 关照 资深媒体人
编辑 | 谢奕秋
排版 | GIN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