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队冰球运动员王博_冰球运动员王彬涛
1.一个跳跃花费上百万,烧钱的花滑培训为何火了?
2.宋丹丹英达离婚多年后,两个儿子现状曝光,二人之间有什么差距?
3.为什么女子冰球队有外国人
4.同是英达儿子,一个年薪百万为国争光,一个31岁默默无闻,他们分别是谁?
一个跳跃花费上百万,烧钱的花滑培训为何火了?
作者 | 袁玥
编辑 | 邢昀
北京冬奥会闭幕当天,正是寒最后一个周日。下午两点,朝阳大悦城冠军冰场外,等待候场的顾客排了十几米。一扇玻璃门将冰场和商场的 美食 区隔开,门内白炽灯将冰场照得澄亮,气温仅零下三度,气氛却很热烈。
冰场划分成两个区域,一部分供体验者滑,上百人拥挤在冰面上滑行,人们年龄和水平不一,但这并不影响大家学习的热情。冰面上既有来去自如的小孩,也有推着助滑器蹒跚学步的成年人。而另一块区域,俱乐部的冰球少年们全副武装,手挥球杆激烈碰撞。
前台的电话不断响起,一个工作人员忙着跟排队者道歉,小孩和成人女性的鞋码都租没了,要鞋还得等。队伍中有人不耐烦的埋怨,进场二十分钟,等个冰鞋二十分钟,等到进场都要闭馆了。
此时,在北京国贸、五彩城的休闲冰场内,冰上体验的热度更是有增无减,想要进行专业训练的花滑、冰球学员,则已无地可滑。
三个女孩趴在冠军冰场的围栏上告诉《豹变》,以前是滑轮滑的,从没体验过真冰,看了冬奥的花滑赛事后相约前来体验。
更多年轻人, 尤其是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他们试图跳进冰场接触花滑,家长们也开始关心这项新兴又小众的运动。 这些热情只是冬奥效应的昙花一现,还是意味着更大的商业价值待开发,背后的实际情况需要一层层剥离来看。
1、冰与“火”之歌
北京冬奥运会开幕后,全国各地的冰场突然迎来暴涨的人流。
即使在气候条件并不合适的南方城市冰场里,也开始“下饺子”般热闹。有一位孩子正在学花滑的广东家长告诉《豹变》,“冬奥期间几乎没有时间上冰,一是人多滑不开,二是怕花滑动作伤到他人”。
一家高端冰鞋店平时实行一对一预约制,大都是专业级的老客户光顾。但最近,年轻的女性客人突然涌入,将1000元-3000元的入门级冰鞋买到断货。老板告诉《豹变》,这种盛况近十年来前所未有,“我都没时间帮老顾客做维修服务了”。
冰场人气爆红并非“偶然因素”。2015年北京申办冬奥成功后,“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火种开始播撒,“冰雪入校园”等政策的施行,也为国内的冰上普及奠定了人群基数。
在各类冰雪运动中,最受年轻人喜欢的除了滑雪,还有花样滑冰项目。 花滑里诸多运动员的明星效应为这项运动带来超高人气。 2018年,平昌冬奥会中,日本运动员羽生结弦以一曲《阴阳师》成功卫冕奥运冠军,当年中国花滑观众市场出现了指数级的增长。
学习花滑的孩子逐渐增多,“冰娃”成了他们的代名词。在媒体过往的报道中,花滑相应的初级考试人数近年开始暴增。2018年成都站原有1500人参加考级,其中1000人都是考初级,原定两天考级时间变成四天,考试时间点能排到凌晨1点。
而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更让多年来市场培育的成果集中爆发。 越来越多的孩子向往花样滑冰,冰上培训行业也受到“冬奥流量”的影响。
2月初冠军冰场前台反映,当月教练时间已全部排满,想要约课得等到3月。而在广东冰场的某初级教练,下班时间延迟到晚上11点,“每天嗓子都喊哑了”。
距大悦城10公里左右,北京东五环朝阳 体育 中心附近,多家专业冰上俱乐部汇集在此。其中有圈内富有盛名的庞清佟健冰上艺术中心,这是一家由退役世界冠军佟健创办的滑冰专业俱乐部。
这里跟冠军冰场不同,平时一向只接受预约制花滑学员。但最近却突然来了很多上体验课的新客人。有一位初级教练告诉《豹变》,当天接待的顾客中,三分之一都从没上过冰。
据另一家冰上培训机构万域芳菲的工作人员介绍,冬奥期间课程顾问的工作时长从8小时变成12小时,咨询量是原来的10倍。“冬奥效应带来冰上培训的流量增长,但如何将体验型顾客转变成长期学习的会员,是我们目前最关心的事”。
下午四点半,冠军冰场外的排队者散去。时间结束,哄闹的冰场安静下来,悠扬的轻音乐中,青少年的花滑专场开始了。
两名教练带着十几名孩子在冰上滑成两个圆圈。孩子们姿态各异,有人单腿立于冰面,伸展双臂如燕子般翩翩滑过。有人将身体弯成半圆形,在冰面上旋转,宛如洁白雪地上盛开的花朵。
曾有运动员乐观的表示:“如果小孩子能在家门口看一场高质量的比赛,也许15、20年后,他们会是站在冰场里的那个人。”此刻,在冰上翩翩起舞的孩子中间,会出现下一个站在奥运会领奖台上的韩聪和隋文静吗?
不过,培养出一个花滑运动员并不简单。
2、花滑到底有多烧钱?
2月10日,首都 体育 馆迎来北京冬奥会的瞩目之战。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自由滑比赛开始,羽生结弦在《与天共地》的音乐声中,挑战人类最高极限的阿克塞尔四周跳。虽然落冰摔倒,但是不断挑战自我的态度让他收获了更多掌声。
比赛结束后的第二天,迎着北京寒冬的冷风,早晨七点,海淀区的某商场还没开门,林滢就带着十岁的女儿晶晶候在了商场电梯门口。她们是这家商场每天最早的顾客之一,为的是在这里的冰场开始一个半小时的花滑课程。
六年前,晶晶看了一场冰上迪士尼的表演,便告诉妈妈想学滑冰。于是她得到了一双蓝色滑冰鞋作为四岁生日礼物。穿着贴满水钻的裙子,站在洁白的冰场中翩翩起舞,这是女儿向往的高光时刻。
为了这一刻的到来,家长不计成本的投入。但大部分人并不指望孩子走职业训练的道路。
林滢算过一笔账,每节一对多的私教课价格为330元,一个课时仅30分钟,一般孩子每天上冰时间为一个半小时,一天下来光课时费就近千元。平时孩子一周来四次,寒暑每天都会来训练, 一周下来就是四五千元的支出。这还不包括孩子的陆地课、舞蹈课费用。 今年林滢又在这里买了30万元的充值卡。
晶晶现在正努力攻克 阿克塞尔两周半跳跃,这种跳跃在业内的别称是“百万跳”,指的是从起步到完成两周半,至少要耗费一百万元。
除开昂贵的课时费, 装备也是一笔消耗 。买一件日常的训练服,要一两千,如果参加比赛和考级,还需要根据表演专门定制参赛服。一开始林滢在淘宝上购买,后来去专业花滑服装工作室定做,费用上涨至4000元左右,像这样的衣服,晶晶有五六件。
最近定做的一套蓝色裙子,是俄罗斯花滑明星K宝的同款仿制,镶满了施华洛世奇的水钻,用最轻薄的纱质,这是晶晶最喜欢的一件表演服,只在重大比赛中穿。
一场完美的花滑表演必须以镶满水钻的华服加持。花滑服装的昂贵,跟设计难度、材质都息息相关,服装本身就是对表演内涵的诠释,而大小、材质等每一个细节都影响着选手的发挥。羽生结铉的御用设计师做过的最贵的服装价值约3万人民币。
除了衣服,还要买冰鞋。花滑是一种童子功,孩子大都从幼儿园开始学习,随着身体不断发育,冰鞋基本一年一换。晶晶有五双冰鞋,最贵的一双鞋花了1万多。
学到一定程度,就要不断去考级和参加比赛,五年下来,晶晶学到七级水平,参加了五个国内外比赛。每次外地比赛,都要由家长负担教练的食宿交通,还有专门的舞蹈编排费用。按照朝阳大悦城冠军冰场的价格表,编排一个参加比赛的新节目,从幼儿组到成年组,费用为1500元-6000元不等。
众所周知的是, 花滑不止烧钱,还费家长 。家长在时间和精力上的大量投入,是“冰娃”的必需品。林滢是一位全职妈妈,可以全身心陪伴女儿学花滑。她是女儿花滑路上的司机、后勤保障和心理医生。跟晶晶一样的“冰娃”家庭中,有很多像林滢这样的全职妈妈。
花滑是公认的难学。每一个跳跃,都意味着上万次摔倒。晶晶的膝盖常年淤青,磕破皮是常事。她也会喊疼,但却从没想放弃。她喜欢这样的感觉,穿上冰鞋,就像飞翔的鸟儿一样。每次成功解锁一个新动作,那种成就感无可比拟。
这些背后是无法间断的规律学习,花滑训练讲究肌肉记忆,一旦停课,水平便会下降,之前的心血将付诸东流。
让林滢感到欣慰的事,花滑带给晶晶的改变,辛苦的训练锻炼出她的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10岁的晶晶已经考到了七级,在一次全国俱乐部联赛中,还拿到了冠军。
3、高昂费用背后的两大难题
花滑的费用构成了巨大的门槛。哪怕对于经济收入可观的家庭来说,也需要衡量再三,才敢投入。
在冠军冰场学习的燕子,今年刚8岁,花滑学龄1年,已经考到二级。妈妈平时需要上班,只能下班后陪孩子练习。在这家冰场,花滑课程一般10节课起买,根据教练水平不同,费用在1800元到3000元之间,算下来每上一次课,就得花费360元。一周两三次的训练量,很难让孩子有更好的突破。燕子妈妈认为,是高昂的课时费限制了孩子的训练量。
燕子妈妈感到纠结,“跟四五岁就开始学的孩子相比,女儿在年龄上不占优势,如果继续往上学,意味着要投入更高的费用和更长的时间,就算我倾其一切的投入,能保证孩子不会中途放弃吗?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万域芳菲CEO郁菲告诉《豹变》,花滑之所以费用高昂,跟冰场巨额的投入密不可分。 冰场是一个重资产、重现金流的行业。它需要持续的投入,而场地和教练费用,就占据了冰场支出的大头。
据了解,一个新建冰场的基建投资在千万以上,而由于大多商业冰场均在室内, 无论冬夏基本都属于反季节造冰,一个标准冰场一年的电费在200万以上,这让冰场的投资回报周期很长。
目前很多冰上培训机构都选择租赁或者改建冰场的形式,来减少开支。但即便租赁,也是一笔不小的投入,据一位冰场机构负责人反映,位于北京四环边的某冰场租金高达500万。
郁菲坦言,“目前制约冰场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是 场地极度稀缺 ,在城市很难找到合规的 体育 教育用地。二是 教练员的增长速度远远跟不上市场需求度。 这也是令花滑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在北京冬奥组委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到2021年初,全国已有654 块标准冰场,较2015年增幅达317%。虽然增速极快,但是平均到每个城市来看,这样的标准冰场数量仍然是稀缺的。
尤其是南方,目前没有一个拥有10块以上冰场的城市。
北京冬奥会之后,南方市场对于冰上培训的需求激增,但冰场的建设速度远远跟不上。在万域芳菲接下来的里,市场拓展重点是上海、杭州、重庆这三个城市。郁菲认为,这三个城市具有极大市场潜力,而且冰场较少。而北京现有50家冰上培训机构,市场空间已经饱和,“冰上培训的未来在南方。”
“在广州学花滑最不方便的就是场地”,一位花滑女孩的妈妈告诉《豹变》,广州的冰场全都是商业型,场地小而且散客多。常常还要拦一部分冰场给冰球队,唯一的一个大冰场,冰面质量也不过关。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女儿外出考级时,发现广州的孩子明显滑行速度慢很多,一到大冰场都滑不动。
由于冰场散客过多,孩子经常想要起跳时就发现滑过来一个人,刚准备好的动作就得重来。有时候滑五六圈,都找不到地方起跳。疫情期间,考级改成了线上考试,这位妈妈只能带着孩子去深圳找大冰场录像,“特别希望广州能有个标准场地,吸引更多专业教练加入。”
专业教练同样稀缺。“远川出海研究”的一篇报道中称,花样滑冰全国有专业队背景的教练只有400多人,冰场却有700座。教练的极度稀缺也是令花滑培训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在目前国家队中,优秀运动员出现了严重的人才断档,郁菲表示, 国家队运动员一旦出现断档,能退役下来成为专业教练员的人就更少 ,“几乎是寥寥无几”。
疫情之前,万域芳菲曾开设国际大师班,名额为30人,没想到报名者达几百人,最后只好通过面试的方式进行筛选。
这让郁菲再度感受到冰上培训的市场需求度之高,也印证了她的判断,冰上培训是一个有极大商业价值的生意,因为“市场出现了严重的供求不平衡,有巨大的缺口”,但拓展的速度跟国家政策息息相关, 如果供应端被扼住,市场就发展不起来。
4、花滑会成为 体育 领域的新“奥数”吗?
在国内,随着建设冰雪特色校的推进,冰雪项目的成绩也可以跟升学相挂钩。国外知名大学的申请中,对于花滑优秀人才,SAT有很大的降分。第一 财经 在一篇报道中将青少年冰球,比作 体育 领域新“奥数”,引得家长不计成本投入。那么花滑呢?
据《豹变》了解,很多家长并不希望将学习花滑跟升学、留学联系起来。目前北京虽有50余所冰雪特色校,但 真正能凭借花滑成绩升学的孩子,需要在全国锦标赛中取得名次 。事实上,全国锦标赛的准入资格是8级,这已将很多孩子拦在门外。
即便能够上 体育 特招生的资格,进入学校以后也会很辛苦。据一位“冰孩”家长反映,通过 体育 特招进入初中的孩子,每天晚上写作业到凌晨一点,第二天一大早上课,放学之后就马上被送到冰场训练。
花滑训练和学业是否能同时兼顾,这是摆在每一个家长面前的难题 。学习压力加重后,花滑训练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中国花样滑冰队总教练赵宏博曾在2018年全国花滑冠军赛上说,国内八、九岁以下的孩子练习花滑的人数不少。但很多俱乐部的好苗子最终没有上升到专业队或是国家队层面。现在孩子们练到八九岁时学业就开始加重,导致他们上冰的时间严重缩短,很多孩子没有继续练下去,到14岁左右就断档了。
很少有家长会将走职业道路放进孩子的规划中。一方面,国内花滑成绩在国际上并不突出,很难在职业上取得成就。另一方面,走职业道路,意味着更高的训练要求,更长的训练时长,学费、时间精力、是否放弃学业都让家长们感到百般彷徨。
为了解决费用的问题,1999年成立的老牌俱乐部世纪星,曾经尝试过一种将学员转换为专业运动员的体系:先由家长自费培养学员,一旦孩子拿到了全国比赛的前8名,世纪星就会开始投入,包括免费的教练员、冰场使用、住宿伙食等。在俱乐部的支持下,接下来他们会参与俱乐部联赛、全国锦标赛、全国冠军赛等国内头部赛事,以寻求进入国家队的机会。
大量业内人士认为, “学习花滑不能以牺牲学业为代价” 。过去传统体校中,放弃文化课,每天做技术训练,并不是一条可持续的道路,甚至会断送人才的一生,到国际上打比赛时,文化课知识会成为运动员的瓶颈。
只有将学业和培训结合起来,才有利于更多人参与到花滑运动中,从而提高我国的花滑运动水平。两不耽误,才能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跟过去传统体校的孩子不同, 对于具备经济基础的家庭来说,花滑并不是改变命运的道路,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锦上添花 。如果走花滑职业道路需要以放弃学业为代价,会将很多天赋选手的家长拒之门外。
同时,花滑是一门将艺术和 体育 结合起来的运动,这离不开运动员的文化素养。“中国选手长期在表演分上吃亏,可能就是由于对文化课的忽略。”
郁菲问道,“为什么我们不能有下一个谷爱凌和苏翊鸣呢?”
林滢一直记得晶晶站在全国俱乐部联赛冠军的瞬间,在一首节奏欢快的美国民谣里,她一上场,就跳了一个一周半连外点两周,接下来又跳了一个后内两周。那时,林滢拿着手机拍摄时都在发抖。
她看着女儿抱着奖杯,盘起长发,紫蓝裙子上的水钻在灯光下闪烁,脸上全是微笑。那一刻,晶晶就是她心目中的冰雪公主。
宋丹丹英达离婚多年后,两个儿子现状曝光,二人之间有什么差距?
2月10日晚上,中国男冰首次亮相冬奥会赛场。其中有一个运动员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身披98号球衣的英如镝。这个名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比较陌生,但提到他的父亲不少人应该都知道。他就是,英达。
英达两儿子同父不同命:一个力捧却不红;一个早已为国争光
其实英达是一名非常出名的导演,但是现在的一些年轻人都已经不知道他的大名了。因为他说,导演的一些电视剧已经随着历史的洪流缓缓消失在了视线中,只有一些年纪比较大的人知道,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看那些老剧了。他所导演的东北一家人是很多小伙伴童年回忆,可以说是看着他的剧长大的。
英达本人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导演,但是他的感情生活却远比他导演的剧精彩。他先后有过三次婚姻经历,并且生下了两个儿子。这两个儿子虽然都是他的亲生骨肉,但是境遇却大有不同。一个母亲怎么帮扶都红不了,一个却高大帅气年少成名。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看一看这名著名导演的两位儿子都分别是什么情况。
英如镝年少有为
英达罕见地接受访,谈论起和现任太太梁欢生的小儿子英如镝。花甲之年的他神奕奕,谈起英如镝口若悬河,言语间都是对小儿子的自豪。不仅透露英如镝现在任中国冰球国家队的队长,2022年还将代表中国出战北京冬奥会,努力为国争光。
从3岁开始练冰球,9岁前往美国进行专业训练,18岁签约北京市昆仑鸿星冰球俱乐部,成为一名职业冰球运动员,今年才23岁的英如镝称得上是年少有为。从小,英达就在英如镝的耳边叮嘱:“无论如何都不能改国籍,哪怕送你去美国学冰球,也是为了让你有朝一日能回来为中国队打球。”
英如镝没有辜负父母的用心栽培。同去美国训练的伙伴最后一个个都放弃了,只有他一人坚持了下来。在同龄人还在读高中的时候,18岁的英如镝就以百万年薪的合约签约了北京昆仑鸿星冰球俱乐部。对于英如镝来说,能有今日的成就,父亲英达功不可没。
巴图的发展没有英如镝好
离婚后巴图一直跟着宋丹丹生活,小时候的巴图非常叛逆,不但学习成绩不好,而且还非常的调皮,为了儿子,宋丹丹没少操心,甚至还在节目中直言:“我生了一个废物”。
可谁又知道,宋丹丹吐槽儿子的背后,是对儿子的心疼和无奈,因为巴图从小到大,都没有得到过父爱,虽然宋丹丹给了儿子全部的爱,可根本不能弥补孩子父爱的缺失。为了英达能联系儿子,宋丹丹离婚14年都没有换过手机号,可是,英达从来没有打过电话,更没有关心过儿子巴图。
而当有人问道,为何巴图找你的时候,你屡次拒绝?英达的回答更狠,他说到,既然离婚了,就没有必要也不应该再来找我,一方面是不想伤害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另一方面,如果继续扮演父亲角色的话,对巴图的继父也不公平。但是无论巴图发展得如何,在宋丹丹眼里,儿子都是最棒的。虽然巴图的发展没有英如镝好,但是巴图却非常的诚实和善良,从来没有埋怨过父亲英达,而且非常感激现在的继父赵玉吉。
为什么女子冰球队有外国人
女子冰球队有外国人这都是国外的选手归化中国后在中国打球的。本届冬奥会,中国男女冰球队启用了一大批归化球员。男子冰球队25人,归化球员有15名,女队23人,归化球员为13名。这批归化球员的另一个特点是绝大部分拥有华人血统。
法律上的归化,是指非该国家的公民的人、自愿变成该国的公民或取得该国家的国籍的行为。女子冰球队有外国人这都是国外的选手,归化中国后在中国打球的。运动员聘任,签约就可以到国外效力,如姚明在美国打球一样。有国外的归化球员,就是改变国籍成为中国人。
女子冰球队员待遇
2017年4月28日至5月1日,中国冰球协会在北京举行史上首次选拔营。根据运动员在选拔营期间表现,经中国冰球协会国际专家委员会及各级国家队教练组综合评定,中国冰球协会今天公布了选拔结果。
最终共有24名男选手和40名女选手入选国家队大名单,另有27名男选手和10名女选手进入备选名单。中国冰球协会今天还公布了入选国家队队员的待遇标准。其中,18岁以下运动员发放奖学金,每月6000到12000元税后、成年组运动员发放工资,每月10000到40000元税后。
如此大规模提升队员待遇,在中国冰球国家队史上还是首次,有望改变收入低、热情低、水平低的恶性循环。
同是英达儿子,一个年薪百万为国争光,一个31岁默默无闻,他们分别是谁?
英达是圈中一个非常特别的存在,尽管他很少摄影著作,但圈中却到处有他的传说,他的前妻是国内知名女演员宋丹丹,当年两个人离婚作业在圈内闹得沸沸扬扬,随着英达年岁的增加,他的两个儿子也现已长大了,不过同样是英达的儿子,一个年薪百万为国争光,另一个31岁默默无闻。
巴图宋丹丹大家都知道她有一个儿子巴图,就是和前夫英达在一起时生下来的,他们当时的恋情也轰动了整个圈,却没想到最后以离婚为结局。虽然两人已经离婚了,但是关系还是比较不错的,毕竟两个人都在圈,而且也共同抚养了一个儿子。
我们在《跨界歌王》和《向往的生活》中都看过巴图。巴图无论是歌唱能力,英文能力还是演技都不错,但父亲英达他曾经在公开的场合直言到自己不喜欢巴图。英达第二个儿子是与现任所生的英如镝,对于小儿子英达则是十分宠爱,同样都是英达的亲生儿子,为何英达对他们的态度却是大不相同,难道真的是因为爱屋及乌吗?
年薪百万为国争光小儿子一直在身边长大,自然是十分喜欢的。而且也非常给英达争光,从下就练习冰球,还在国外学习冰球多年,如今回国效力成为一名冰球运动员,还获得过世锦赛的冠军。英达在接受访时更是对儿子赞不绝口,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然而,英巴图却并没有那么顺利,从小跟着母亲长大的他如今也进入圈发展,本以为有母亲的人脉和能够让他很快独当一面。可虽然出演了不少的作品,都没有得到太大的关注。
巴图不尊重前辈,甚至还有人说他就是“反面教材”,不仅捧不红,还没有“家教”。反而是英达的二儿子英如镝特别争气,他从小就是父亲的骄傲,在父亲的帮助下,开始专业学习冰球这项运动,参加比赛多次拿到冠军,他并没有迷恋国外的生活,反而在学成之后选择回国发展,用自己学到的本领报效国家。